环球文化网

江西省抚州市虎圩乡陈桥村塘下组宅改典型案例

文化 用户:张宁光 12983℃

江西省抚州市虎圩乡陈桥村塘下组宅改典型案例

(“拆、变、定、促”释放宅改增值效益)

虎圩乡陈桥村塘下村小组系全国文明村陈桥村下辖的十二个村小组之一,现有农户90户265人,党员12人,耕地面积587亩。为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和规范管理工作,虎圩乡紧扣宅改目标任务,制定《虎圩乡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退出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同时虎圩乡党委、政府立足群众现实需求和乡村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创新“无偿退出制度+庭院经济”宅改工作方法,通过“拆三房、变三园、定三包、促三化”的方式,将拆违拆临拆危、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持续释放宅改增值效益,有力推动“宅改”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一、“拆三房”,改善人居环境。

“拆三房”即拆空心房、危旧房、猪牛栏等附属房。虎圩乡陈桥村塘下村小组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对闲置废弃的畜禽舍、倒塌住房、违章建筑,以及影响村内道路及公共设施建设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等,实行清理腾退,做到应拆尽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自2022年开展宅改工作以来,共拆除空心房7栋、危旧房22栋、闲置猪牛栏262间共计面积8000平方,平整出空地29亩。拓宽环村主路,打通并硬化村内道路6条1253米,实现村内房与房畅通无阻,户与户沟通无碍。

二、“变三园”,创造庭院经济。

“变三园”即变花园、果园、林园。发展“庭院经济”是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虎圩乡陈桥村塘下村小组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庭院为载体,以家庭为阵地,将村民们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进行统一改造规划,打造适宜的庭院“小经济”,助力乡村“大振兴”,将“宅改”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盘活土地资源,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升群众幸福感。陈桥村塘下村小组将平整出的空地收归集体统一规划使用,分为13处地块,用紫薇花苗编成篱笆园,在里面种植红梅树600株、茶梅花球800株、马家柚600棵,切实让家园变花园、花园围果园、果园连林园。

三、“定三包”,实现长效管护。

“定三包”即干部包片、党员包块、公司包收。压实任务,责任到人。干部参与到庭院经济包片工作中。并不定期到户开展督查检查工作,采取政策引导、技术服务、消费帮扶等措施,保证了庭院经济稳步有序推进,确保庭院经济发展有人抓有人管。普通党员定责定地块日常管理,建立庭院经济规范管理相关制度,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把标准化贯穿庭院经济发展全过程,提高庭院经济经营管理水平。苗木公司与庭院经济经营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签订合同回购苗木与柚果,统一收购,实现庭院经济与产业链有效联结,实现了长效管护,走好“党建+庭院经济”的发展之路。

四、“促三化”,提升综合效益。

“促三化”即美化、绿化、效益化。为打造乡村新面貌,坚持党建引领,紧抓宅改政策东风,将宅改工作和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房前屋后整洁有序,绿树成荫,打造小花园、小果园、小林园,积极发展多层次绿化,提升庭院绿化美化水平。同时,借助庭院经济带来的效益,提高农民收入。走出一条“环境优美、集体增效、村民增收”的“宅基地改革”之路,让村民切实感受“宅改”带来的新变化。乡村组按照2:4:4的比例收益分红,预计三年成林挂果后,塘下村小组可实现村集体增收10.8万元。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扮靓了村容村貌,更让宅改成果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文/图:乐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