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文化网

税惠赋能 激活巾帼企业“她力量”

文化 用户:张宁光 15035℃

春风吹绿百花艳,巾帼花开绽新颜。近年来,女性的就业创业之路愈加宽广,她们在不同的领域追逐梦想、发光发热,用“她”力量撑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半边天”。云南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聚焦“她”产业,心贴心了解需求,实打实优化服务,助力巾帼乘风破浪、绽放光彩。

苗族刺绣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是民族文化传承手段之一。在云南屏边,陶琼莉作为州级民族刺绣工艺传承人,其创办的绣莉丰乡民族工艺制品厂是以苗族传统刺绣产品为主导的“非遗”传承民族企业,走进绣坊,除了传统苗族服饰,手包、桌布、抱枕等创新工艺品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工厂能够顺利开办,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支持”,公司法定代表人陶琼莉回忆到,“工厂新建初期,资金投入一直是压在我心口的一块大石头,幸亏在政府、税务、银行等部门的联动支持下,我们顺利享受到8万元的‘贷免扶补’,给了我创办工厂的启动资金。”

税惠红利的精准落袋,为陶琼莉带领工厂走出困境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经过10多年的经营,绣莉丰乡从一开始每个月仅有几个订单,到现在几乎每周都有订单。税务部门一直跟进服务,工厂创立至今享受到免税收入近13万元,减免税费额约5万元。”陶琼莉说道。

不同的刺绣工艺感受到的是同样的关怀。在云南红河,七旬非遗传承人白小柏60年专注彝族刺绣工艺,用一针一线“绣”出山乡群众的幸福。在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心保护和对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下,白小柏带领全村绣娘成立了红河县首个手工刺绣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合作社从原来的12人增加到了108人,每年带动和吸纳就业13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3000余元。

“税务部门上门辅导勤,送政策也新。我们社员大多为当地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税务部门的上门辅导成功为我们解决了办税这一大难题。”白小柏说道,正是有了这份支持和鼓励,才有了合作社一步步的发展。

据了解,当地税务部门针对辖区内彝绣产业发展特点和生产经营情况,开展针对性政策辅导,助力传统刺绣嫁接现代元素焕发新的发展活力,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2023年帮助红河县尼苏刺绣专业合作社享受各项税收收入减免1.1万元。

在云南绿春,女企业家白秀芳成立绿春县森泉茶厂,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将纯天然无污染的生态有机茶,变成群众增收致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银行”。她用5年的时间,带动周边4个村妇女茶农,把一个只有三间平房、5户农户参与的小车间,发展成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先后提供9个工作岗位,吸纳就业3500余人次,实现产量40余吨,产值670余万元,开创了绿春县妇女创新创业的新道路。

“我们茶厂依托‘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解决了周边村民、留守妇女和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好在有税务‘娘家人’相伴成长,每到关键节点税务部门就主动过来问需辅导,并安排了税管员跟进,为我们创业的姐妹提供精准的税收优惠政策指导,真是贴心又暖心。”绿春森泉茶厂负责人白秀芳说道。在税务人员的帮助下,2023年,茶厂享受减免收入近4万元。(朱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