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文化网

我眼中的陕北文化

文化 用户:梁真 13837℃

说起陕北的文化,映入我脑海的便是陕北民歌,陕北说书,还有腰鼓和秧歌。我觉得陕北的土地有一种魔力,让我一回到这个地方就有无限的安宁和力气。陕北的豪爽和静气是刻在骨子里面的,也刻在陕北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河之中。

从小,我们老师就给我们教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那时候不知道山丹丹花是什么样子,却唱出一种儿时的花红色。后来见到了山丹丹花,颜娇色赤,蕊若胭脂。陕北人自来是懂诗经的,所谓赋比兴。兴在陕北民歌里面用的最多最广,要唱党中央来时民众的高兴,先说山丹丹花儿开的红又艳。要唱思念难捱,先说双扇扇的门来单扇扇的开。陕北文化仿佛有一种天人感应情感,一花一草,一山一水,甚至鸭子和鹅等生灵们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最为明显的是一首“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桃花要尽力的红,杏花也要尽情的白。那么作为一个人,不也要尽情的把自己的花期开的红,或者开的白吗。

说起陕北说书,大部分的延安人肯定都知道志丹的张俊功。他创新出来的梅花调博采众长,让人听得如痴如醉。他一腔热血,化做三根琴弦;绣口一张,说尽千古往事。据说,张俊功老先生在世的时候,延安的流行歌曲就是他说的说书。“高不过的蓝天,深不过的海,好不过现在这个新时代。光荣大道共产党开,青松翠柏是人人栽。”韩启祥便开始编写新书宣传新时代新政策,此后便有了“三弦就是机关枪,文艺战线上当先锋。”说起来,哪个陕北人不会几句说书调调,哪个陕北人没听过几句陕北说书。那是儿时的记忆,也是陕北的底色 。

又将至年关,延安每年这个时候,各个县各个镇都开始组秧歌队,以前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楼门院墙,秧歌队挨家挨户的到院里面,伞头就根据主家的实际情况,现编现唱来祝贺新年到来。而现在,都住进了楼房,秧歌队也再难以挨家挨户的去贺新春。只能在一个广场,集体性的扭上一场。秧歌扭起来是鲜艳,动起来是豪气大方。唱起来是满满的红火,舞起来是满腔的热情。可以说,秧歌是陕北人从古到今的广场舞。说起腰鼓,它的知名度就更高了,但我觉得后生女子们捣起腰鼓来,关键还是看那点尘土飞扬。鼓点隆隆,舞姿有力。愈锤愈烈,尘起人动。沉重的鼓声响着,心也随着响着。隆隆的豪气,隆隆的脚步,这才是黄土高原。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不必去说去争这文化属于谁,也不必说是发源于谁。因为陕甘宁晋都是这块黄土地上文化的创造者。滚滚而来的延河水,奔腾豪迈的壶口瀑布。厚重苍茫的黄土高原,本是贫瘠的,几辈辈先人们在这里扎下了根,留下了文化的种。陕北文化本就有种奔放豪迈,但又宁静释然的格局。情动于心说于口。说之不足故感慨,感慨不足故高歌之,高歌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正如李焕之的春节序曲,如今全中国人几乎没有没听过的了。作为一个陕北延安人,也想记录下这豪情热闹的陕北文化,仿佛同当年的李焕之一样,看到了延安人过春节的红火热闹,有感而作春节序曲般。(沙哲)